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在石家庄市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上,学生进行木制滑翔机飞行前的调试。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石家庄市万信小学组织学生参加污水处理研学活动。
炎炎夏日,蝉鸣渐盛,石家庄市中小学校的学生们正用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为暑假注入别样活力。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石家庄市中小学校以“科学教育不放假”为主题,让科学学习跳出课本,从无人机集训的精准操控到污水处理厂的研学探秘,从太空种子培育的细致观察到秦岭生态的实地考察……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触摸科学温度,在探索中点燃创新火花,让科学教育边界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校园里掀起“科学热”
在社团活动中逐梦科技赛场
在石家庄市融创中心小学的无人机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曹天宇正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无人机完成障碍穿越训练。暑假期间,融创中心小学无人机社团的成员们正全力备战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和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比赛的无人机项目。“每天记录飞行数据,分析误差原因,感觉我就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曹天宇兴奋地说。
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与河北省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作为含金量较高的青少年科技赛事,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苛要求。记者在融创中心小学的无人机教室里看到,在辅导老师王婉的指导下,同学们反复练习着从基础的悬停、平移,到复杂的8字飞行、障碍穿越,力求在赛场上展现出最精湛的技艺和最卓越的科技素养。一位刚完成练习的同学兴奋地对记者说:“刚开始总在赛道碰壁,老师教我们用画图法分析航线角度,现在我能在20秒内完成整套动作了!”这种将几何知识与实操结合的训练方式,正是科学教育生动、鲜活的实践,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几何知识的奥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学生侯博栩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无人机的飞行参数,他说:“老师告诉我们这就像科学家做实验,要记录数据才能找到规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比赛临近,社团建立了“每日复盘”制度,每晚通过视频回放分析当天训练数据,对比飞行误差,讨论改进方案。这种基于数据的科学分析方法,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与此同时,新乐市新华路小学的科创社团同样热火朝天。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们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搬运任务;航模社团的成员们调试飞机模型,看着亲手组装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在不久前举办的石家庄市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上,新乐市新华路小学代表队的同学们分别参加了“纸船承重赛” “抛石掠地赛”“小球慢跑赛”“蔬菜宝塔搭建赛”等项目,并用精彩表现赢得了评委们的好评。
“孩子现在遇到问题不再依赖大人,而是主动查资料、做实验,这种变化让人惊喜!”一位家长表示,孩子们在科技社团中,不仅提升了科学素养,还培养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丰富的科技社团活动让科学教育从“纸上谈兵”转变为动手实践。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走的科学课”激发好奇心
在研学中增长见识
当书本上的知识跳出纸张,与现实世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当课堂从狭小的教室延伸至广阔的天地,一场场探索未知、启迪智慧的奇妙之旅便拉开了帷幕。
“原来污水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变清澈!”日前,石家庄市万信小学的同学们走进了华电水务石家庄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依次参观了粗细格栅、沉砂池、生物反应池等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当看到浑浊的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时,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微生物就像小小的清洁工,它们能把水里的脏东西‘吃掉’。”在生物反应池旁,技术人员用生动的比喻向同学们解释着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
活动中,工作人员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再生水处理工艺、水资源现状及家庭节水窍门等知识。通过生动的图片、真实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除了污水处理研学活动,万信小学还带领学生来到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航空航天国防科普展。一进展馆,同学们就被眼前的珍贵展品所震撼:天宫二号飞行器、神舟五号返回舱等航天器模型,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我国航天探索的伟大历程;长征火箭系列、嫦娥月球探测器、东方红一号卫星、天和核心舱、神舟返回舱、祝融号火星车、玉兔号月球车等展品,全方位揭开了航天科技的神秘面纱,让同学们感受大国重器的震撼力量。
据悉,在暑假期间,万信小学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行走的科学课”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好奇心,在探索中增长见识。
在“中国熊猫第一县”佛坪,石家庄市第九中的学生们进行了一堂特殊的生态课。他们走进秦岭,观察野生金丝猴的习性,记录大熊猫的进食行为,夜间还跟随专家开展昆虫诱捕实验。“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了!”学生王梓涵在研学笔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珍贵。”
研学活动中,市第九中学的学生们还走进了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参加了关于中科院的历史及科学家精神相关的讲座。同学们参观了西安光机所所史馆,了解到了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是如何从几间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为我国光学领域的“国家队”的。他们认真听着、仔细看着,将科技兴国、立志报国的信念植入内心。
把科学实验搬进生活
在实践中培育创新精神
“老师快看!太空彩茄结果了!”在石家庄市第九中学的种植基地里,太空种子社团的同学们正围着一株结满果实的茄子兴奋不已。尽管正值假期,这群“小科学家”依然坚持定期到基地观察记录,将课本上的“遗传变异”“对照实验”等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
在生物老师王彦仓的指导下,同学们将种植区划分为三个对比试验区:太空彩茄、太空蛋茄和普通茄子。每个区域又细分为不同管理方式的对照组,设置了原生态栽培与整枝打杈管理的对照实验,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同学们自制了详细的观察记录表,定时测量株高、记录叶片数量、追踪生长速度。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太空彩茄的抗病性。”初二学生钱林含指着叶片说,“普通茄子已经出现轻微虫害,但太空彩茄依然健康。”在管理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整枝、打叉、掐尖等农技操作,更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在石家庄市万信小学四年级学生陈悦然家,厨房台面上摆着一排贴着标签的透明杯子,她正在进行着“彩虹水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不同克数的糖,溶解后滴上色素,再按浓度从高到低慢慢倒入大玻璃瓶,就能看到彩虹分层啦!” 她举着滴管向妈妈讲解操作要点,脸上满是“小老师”的认真。
万信小学让科学实验“潜入”了学生家庭生活的角角落落。学校设计的“暑期家庭科学任务清单”里,既有“制作彩色毛毛虫”“自制火山喷发”“自制风向标观测风力”等基础实验,让孩子们在简单有趣的操作中感受科学的乐趣,还有“改造旧物制作简易吸尘器”“设计家庭节水装置”等创新挑战,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参加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学校还发起“家庭科创日记”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照片、视频甚至漫画记录实验过程与感受。学校的科学老师表示,这些家庭科学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与学习习惯,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播下种子。
科学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种。石家庄市中小学校暑期里的科学教育打破了课堂的边界,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当一粒粒太空种子在田间生根发芽,当一个个家庭实验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当一场场研学之旅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科学与梦想的种子,正在每个学生心中蓬勃生长。
万宝配资-线上配资股票-炒股配资10倍平台-股票配资查询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